近年来,千阳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按照宝鸡市委杨书记来千调研提出的“关于统筹土地全域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综合彰显”相关要求,协调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占补增加挂等重点任务,探索形成了西部生态农业县土地节约集约发展新模式,千阳县坡耕地南湾岭项目区全省率先通过竣工验收,工作经验被水利部在全国推广。
一、践行“两山”论,以生态视野规划
一是长远谋划思变。聚焦千河谷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定位,编制《千阳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划定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全域划分为农业产业示范区、工业转型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区,提出“绿色引领转型、项目推动跨越,聚力打造一城三区四基地”战略目标,擘画了未来的发展蓝图。二是聚焦难点求变。立足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七山二塬一分川”地形地貌、宝鸡市饮用水源保护地(保障供应市区三分之二人口生产生活用水)县情,紧扣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全市安全饮水“市之大计”、县域百亿现代农业“县之大事”,强力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坡改梯等工程,实现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两项指标”有效转化,成为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全省试点县。三是专班机制促变。建立书记首责、县长主责、分管领导专责,水利、自然资源、农业等部门负责人扛责的领导小组,周调度、月推进、抓落实。坚持大水保、大生态、大战略理念,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全域整合、精准配套涉农项目和资金,打造南湾岭项目区等一批质量高、规模大、配套全、效益好的精品示范工程。
二、强力抓统筹,以系统理念破难
一是治理水土就势变地。坚持山水林田路草等连片布设、综合治理,实施千河南岸项目区等8个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1875万元的南湾岭项目区成为“十四五”期间全市唯一列入国家水安全保障工程规划的坡耕地治理项目和全省首家坡耕地治理项目与产能入库项目衔接的项目。目前,累计投资2775.45万元完成两个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4平方公里,新修梯田15677亩。二是高标提升坡改增地。紧盯吨粮田目标,配套完善路水林电等基础设施,变坡耕地为水平梯田,水平梯田变为高标准农田,实现地力提升,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三是全域治水统筹造地。实施全域治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投资23.83亿元的33个全域治水项目,2023年完成草碧河、冯坊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造地700亩。四是增加挂改革蓄地。推进坡耕地综合整治占补平衡试点和退园入耕工作,强化“两项指标”核定、纳入补充耕地储备库管理,全县耕地面积保持在29.8万亩以上。
三、突出保增收,以全链思维提效
一是生态效益向优。通过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健全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减轻了自然灾害影响,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走上了“以防治水土流失为基础,以培育支柱产业为纽带,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实施项目区年蓄水量达68.76万吨,减蚀217.88万立方米,减少土壤有机质及氮、磷养分流失86万公斤,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二是经济效益增长。按照“梯田修到哪里、特色产业跟进到哪里、旱作农业发展到哪里”的工作思路,探索形成“梯田+黑小麦”“梯田+草畜”等发展模式,蹚出了一条“修梯田、保水土、调结构、兴产业、增收入”的良性发展路子。2022年,试点项目区平均耕地等别提升0.8等,报备入库面积8187.89亩,收益可达2000万元左右,小麦和玉米亩产分别增加210公斤、200公斤,土地流转费亩均增加260元。三是社会效益凸显。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总要求,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转化,2022年实施的南湾岭项目区,新增耕地200余亩、产能65.5万公斤,“两项指标”可实现收益约3000万元,工作经验水利部通报推广。2023年,挖掘全县占补平衡资源2910亩,其中残次园地退园入耕占补平衡项目预计新增耕地2310亩,收益1亿元;旧宅基地、荒庄古院腾退增减挂钩项目预计新增耕地600亩,收益1.68亿元。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新增耕地100亩,提质改造500亩,预期收益1500万元。实施河道治理土地占补平衡项目,保护耕地8163亩,恢复水毁耕地780亩、河滩地550亩,预计新增耕地500亩,收益2500万元。实施水保田改造提升项目,提升耕地等别1等,收益约5000万元。
下一步,千阳县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部署要求,继续争取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持续推进坡耕地综合整治“两项指标”转化,健全坡耕地综合整治建管长效机制,实现水土流失治理与保障粮食安全深度融合、土地集约利用与百亿现代农业高效互促,为聚力打造“一城三区四基地”,奋力建设关天生态区、宝鸡后花园、幸福新千阳提供坚实支撑。(余宏伟 高晓伟)
-BOBty官网